迷你美食|小銅板|2017鹿港橫街工作坊成果展

小銅板餐點特色是Q Q 卷餅與Q Q 飯食,清爽的口味讓顧客一吃成主顧,以鹿港福興的年輕客群居多。因為喜歡和顧客、居民互動,融入這邊生活是他們開店的期望之一,所以等待餐點之餘的閒話家常、彼此間的對話,是互相交流的機會,他們透過這種方式了解這邊的生活。

0 Comments

『過磅空』的夯仔內小吃|麗卿陽春麵|2017 鹿港橫街工作坊成果展

40年不變的樸實好滋味!『 麗卿』這個名字是年輕老闆媽媽的名字。民國67年由麗卿創業研發,現已成為鹿港在地美食的代表作之一。創業初期,租借於鹿港著名的武進士邸三合院(現為進士國寶公寓大樓)內經營。民國75年,因為原址改建成公寓才搬進現在的住家營業 ,位於鹿港人稱『天喜市場』的巷弄內。

0 Comments

名流沙龍,風采永存|再現金銀廳特展|鹿港金銀廳

金銀廳昔日名流匯萃,經常舉辦文藝聚會、攝影沙龍,家族與長源醫院許家的姻親關係也延伸出鹿港三○年代藝文沙龍的風潮,而許讀醫生之子許蒼澤更在戰後台灣紀實攝影脈絡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近代黃家子孫黃錫棔於金銀廳側邊廂房從事印刷事業,大量的世界新知流動更曾引領台灣的資訊出版脈動,從發行時代雜誌(TIME)中文版到地方辦報,近代金銀廳無非仍是地方重要的資訊渡船口。

0 Comments

匠心獨運,金碧輝煌|再現金銀廳特展|鹿港金銀廳

金銀廳融合了中、日、西洋等各種風格迴異之構造與元素,並賦予獨具創意的使用功能。中式格扇廳堂、日式塌塌米臥室及西洋式外觀,反映了日治時期台灣人多元混搭的生活方式與美感價值。可靈活拆卸的格扇,體現了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工藝匠師們,在強勢外來文化影響下,仍力圖傳承技藝並開創新局,可謂一承先啟後的重要工藝典範。

0 Comments

碾米起家,富而好義|再現金銀廳特展|鹿港金銀廳

黃家先祖為泉州紫雲派黃氏,世居晉江縣南門外十九都塘園鄉引西社桃源,遠祖黃仲璘時渡台,於鹿港頂菜園定居,世代業商,傳至黃禮永時,創立「黃慶源」商號,藉港口水利之便從事米穀運銷及碾米事業。日治時期由於殖民政府獎勵農業,後又因蓬萊米改良成功熱銷於日本內地,黃禮永的碾米事業蒸蒸日上,終成為日治時期鹿港地區僅次於辜家之巨富。當時黃慶源商號的電話番號為2號,1號為警察局,可見黃家當時之政經地位。

0 Comments

華麗一族的興與衰,公民參與的重新想像|再現金銀廳特展|鹿港金銀廳

金銀廳落成於昭和十年(1935年),是鹿港菜園里黃氏家族的宴會廳,相傳為黃秋及黃俊傑兩兄弟為母親祝壽而建。金銀廳最讓地方人士津津樂道的,首推其廳堂華麗精緻的木雕格扇。格扇正面貼金,平常圍成ㄇ字型小廳,用以招待賓客及祭祀,遇有喜慶宴會,則展開為凸字型,由一廳擴大為三廳,高敞炫麗、盡顯豪門氣派。遇有喪儀,則將貼銀之反面示出,以顯榮哀。金銀廳因此得名,「金廳迎喜」更被列為鹿港八景十二勝之一。

0 Comments

鹿港溪整治前,來聽聽台灣國內外水環境營造怎麼做!低衝擊開發 LID 介紹

鹿港溪曾是孕育鹿港發展的母親之河,如今卻變成排水溝被鹿港人所遺忘,整治問題常被提出,卻也一直沒有真正解決。如果你想瞭解更多河流與自己和地方的關係,或是從水利基礎知識的角度,來想像未來區域排水與地方生活的關係,千萬不要錯過這場分享會囉!

0 Comments

2015 鹿港金銀廳保存運動緣起

金銀廳興建於1935年,是鹿港著名八景十二勝之一,人稱「金廳迎喜」。金銀廳建築型式為中部地區少見之殖民地外廊式建築,亦是日治時期台灣中部地區富商宅邸的精緻典範,前庭以奇石疊砌假山噴泉,室內之木作裝修融合東西裝飾語彙,以彈性活動格扇,滿足居家及婚喪喜慶等各種儀典的不同需求,往昔名流匯萃,經常舉辦文藝聚會、攝影沙龍,為鹿港重要歷史記憶場所之一。

0 Comments

最有生活味的鹿港老街,五福大街再發現|課程動態|2019 橫街工作坊

說到「鹿港」你會想到什麼關鍵字?來到鹿港你曾經發現過這些小細節嗎?第二週的橫街工作坊,上午的課程要來找找大家對與鹿港有什麼印象,小吃、古蹟、送肉粽?下午則邀請鹿港學哥帶大家到鹿港街上散步,走進曾經路過、曾經錯過、不曾進去的聚落,讓我們一同再發現鹿港。

0 Comments

鹿港小學二手市集|2019 夏日再生市集|咖啡、甜點、手作、Lecoco 滑步車體驗

暑假到拉!!孩子們從學校帶回來的東西,是不是又要傷腦筋該放在哪邊,有些東西想丟掉卻又捨不得?今年暑假的「第一天」6/29、30 來夏日再生市集,我們來換換物吧!!在這個市集裡面,不但是個買賣交易的場所,只要雙方同意也可以用交換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賦予了這些東西一個重新再生的機會。

0 Comments

用心料理的台式滷味|阿成滷味|2017 鹿港橫街工作坊成果展

人稱阿成的許大哥說,二三十年前的鹿港 ,以第一市場及禮拜堂(現今的鼎泰興、 前身香雞城及自助餐店)一帶最為熱鬧繁 榮,眾多小吃攤都聚集在此。從小在安平 鎮(民俗文物館附近的安平巷)長大的阿 成選擇當時最熱鬧的第一市場作為滷味攤 的發跡點,後來市場人潮不如以往,阿成 就決定把攤位移往中山路與民族路口,直 到現在。

0 Comments

End of content

No more pages to load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