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在地刊物|保鹿月事|第三期(上)
保鹿月事第三期發行於2016年7月10號,在網站中將實體刊物分成上、下兩篇,上篇中分享了保鹿運動第42彈北頭「清」旅行活動,在鹿港北頭漁村邊打掃環境邊由鹿港學哥介紹北頭漁村的歷史,用我們的足跡感受這個地方的曾經;還有保鹿夥伴-雨馨在週三不加班所分享她走路去環島的那35天當中在台灣各地看到的環境問題以及可以借鏡的環境保育案例。
北頭「清」旅行
保鹿運動|第42彈
文/施佳君
炎炎夏日,六月十九日的午後,溫度居高不下,預定好的清掃行程仍得照常舉行,不過炙熱的天氣可能讓想參加的人卻步了,但我們的鄰居「在路上」早餐店的小孩,由讀國小的哥哥領隊,帶著兩個還沒入學的妹妹走路來參加,著實讓大家心情振奮不少。
這次我們的夥伴「鹿港學哥」在大家撿垃圾之際還幫忙做導覽,對文史有濃厚興趣的宗學,知道許多鹿港的故事,感謝他總是樂於分享。我們從藝術村出發穿越老街,人來人往的老街,地上的垃圾不多,但菸蒂真是撿也撿不完,上一秒剛撿起來,下一秒同一地點又丟;但對小孩子來說,撿菸蒂卻像是一場遊戲,比賽看誰撿得多、撿得快。沿著兩百年前的海岸線,我們走到日茂行和阿堂師打招呼,經過第二市場,再拐個彎走進「船仔頭」,也就是現在的三條巷一帶,船仔頭是從前船隻停靠之處,但如今海岸線已離市區好遠,只剩古地名幫助我們想像;這裡還有三合院,兩條長長的護龍,讓前面的埕變成一道長廊,原來是方便曬網的設計。走在三條巷,還遇到一位呂先生,家裡作春仔花的工藝傳承,他的臉孔十分特別,似乎有阿拉伯人的血統,這不禁讓人想起鹿港曾是一個國際商港的遙遠過往。
最後我們走到北頭漁村的忠義廟完成今天的「清」旅行,常有人會問:「像你們這樣撿垃圾又能改變什麼?」我的想法是,撿垃圾是從自己改變起,讓自己變成願意為環境付出的人。
延伸閱讀
是北投還是北頭?跟著石老師走讀鹿港北頭漁村|重點筆記 (上篇)
迷路的開始,走進北頭!跟著石老師走讀鹿港北頭漁村|重點筆記 (下篇)
走路環島的這35天
週三不加班
文/粘雨馨
35天環島過程,從彰化福興出發,順時針移動,路線以靠近海岸線為主,如此規劃,是想實地走訪認識台灣其他地區的海岸環境和產業發展。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和持續思考,讓我意識到平常新聞報導大多停留在表面,其實背後都還有複雜與深度的內容需要我們去了解。
臺灣四面環海,各地海岸的環境和發展,卻大不相同。中部海岸綿延潮間帶,有養蚵文化,卻也密集開發工業區。北海岸地區,各式海蝕地形,卻因貨船觸礁擱淺,導致油料外洩汙染海岸線生態環境。 而宜蘭南方澳和屏東東港,眾多漁船和漁法,新鮮魚貨源源不絕,但背後挾帶著過漁、漁工管理與海洋廢棄物的三大問題。
這趟旅程,也特別拜訪原始生態保存地,有台東鸞山樹木博物館,台東南田到屏東旭海的阿塱壹古道, 及陽明山八煙聚落,美麗地方都是有心人士經多年努力和堅持才有的成果,感謝他們的付出。
但也讓我反思,台灣四周原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綠蠵龜 、白海豚等,卻因人類過度自私的開發,而大量消失,面臨絕種危機!想想,台灣人真的是缺乏智慧,捨本逐末,追求高度經濟發展後,才回過頭來追求偽自然環境生活,河岸景觀房、公園綠地… 物產環境豐富多元的台灣,實在需要我們自己好好珍惜。
經濟發展後,人定勝天思維,是否把人類的慾望帶往永無止盡的地步?永續經營,總量管制的概念,才是長久之計。而這需要我們每個公民來監督政府從政策執行,也從自己生活落實做起,盡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
關於週三不加班
最初構想是提出家庭與工作場域以外的第三空間,作為上班族下班後的聚會場所。
藉此鼓勵上班族在每週三準時下班,從容地在晚餐後參與聚會、交流分享。
每週聚會主題不一,讓參與者本身自主提供內容,有旅行分享、工作經驗、芳療、音樂會等等。在聚會中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各行業間的工作差異與職場趣聞,藉此拓展人際網絡、增進見聞,達到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功能。
關於保鹿月事
保鹿月事於2016年5月發行創刊號,以A3雙面黑白印刷方式發行。「保鹿月事」顧名思義就是保鹿一個月內發生的重要事件,裡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們親身參與的行動,或是夥伴參與社會的心得,透過文字撰寫「再思考」的過程,我們也不斷反思每一次行動的意義,更希望可以為這個地方帶來一點小小的改變。
您必須認識的在地組織
繼續閱讀下一篇|2016公民好忙,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還有彰化議會直播|保鹿月事 Vol.3
繼續閱讀上一篇|2016 反杜邦30週年,破浪人巡溪記|保鹿月事 Vol.2
編輯群|張敬業、施佳君、張安儂、粘雨馨、蔣銀珊、林俊德、鄭毓琳
排版&美編|王柏仁、林純瑜、李佳穎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彰化縣保鹿運動協會
發行日|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