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港有一句俗諺:「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在廟宇內是否曾經注意過供桌上精製的錫器如:蓮花座油燈、柑燈、古體龍燭臺等,錫器是相當精緻的工藝品現今留下來的傳統錫舖數量並不多,願意接受傳承的學徒更是可貴,慶幸的是鹿港還有人願意傳承這項傳統工藝,發展自家特色走出自己的路-瑞興錫舖。
錫工藝在台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現今傳統錫舖日漸凋零,僅存中南部十家左右,位於鹿港民俗文物館旁的瑞興錫舖是其中之一,其作品遍布各地,在鹿港多間廟宇亦可發現瑞興精製的錫器,如蓮花座油燈、柑燈、古體龍燭臺等,在錫鋪店內及師傅老家的供桌上也可見到全套自製祭祀錫器,展現匠師不只專精技藝,亦重視古禮的傳承。
台灣現存錫匠師與店舖分佈圖
- 鹿港
- 北港
- 永豐錫店:蔡明堂(父)、蔡坤池
- 蔡榮山工藝坊:蔡榮山(父)、蔡宜峰
- 嘉義
- 台南
1904年來自福建泉州人林玉取先生,在28歲時跨海來到鹿港創立瑞興錫舖,李漢卿的祖父李蚶目在15歲拜林玉取為師,開始打錫生涯,也開啟瑞興百年傳承之路。生在傳統錫器世家,李漢卿師傅從小耳濡目染,對錫器的製作有種特別的天賦,創作時堅守錫器用於傳統禮俗的基礎含意,加入現代工法,結合新素材創作出許多傳統與創新兼具的錫器。「古禮不滅,新禮不設」他如此說。
這樣的創新意識實則來自 1970 (民國六十) 年代的傳承危機。當時台灣錫藝工業引進日本塑膠電鍍技術,大大降低錫器成本,造成傳統手工錫器無法與之競爭,學徒們在經濟考量下紛紛轉業。李漢卿師傅不捨父親手藝無人傳承,在從事木工十年後決定回家接手,並企圖在錫藝這條路上開創新局。然而創新不易,在家和父親傳統思維產生衝突,在外新產品也難以推廣。直至數十年後,融合南北錫藝特色的瑞興錫舖走出自己的路,也奠定瑞興錫舖在錫製祭祀器具界的一席之地。
鹿港可找到瑞興錫器的廟宇
- 鹿港天后宮太歲殿、文昌殿|紅柑燈
- 後寮仔代天府|紅柑燈
- 北頭忠義廟|紅柑燈(可以參考我們寫的 《迷路的開始,走進北頭!跟著石老師走讀鹿港北頭漁村|重點筆記 (下篇)》)
- 公館后護福宮|紅柑燈
- 聖元大覺寺(玉皇殿)|全套錫器
- 潤澤宮|龍燭台
- 鹿港民俗文物館|古錫器展品,瑞興修復
- 護安宮|馬座燈
- 車圍聖神廟|紅柑燈
- 城隍廟|龍燭台、油燈、八角燈
- 財神廟|紅柑燈
- 乾清宮|紅柑燈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