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在地刊物|保鹿月事|創刊號(上)
保鹿月事於2016年5月發行創刊號,以A3雙面黑白印刷方式發行。「保鹿月事」顧名思義就是保鹿一個月內發生的重要事件,裡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們親身參與的行動,或是夥伴參與社會的心得,簡單來說就是在地耕耘的日常,透過文字撰寫「再思考」的過程,我們也不斷反思每一次行動的意義,更希望可以為這個地方帶來一點小小的改變。
保鹿運動第41彈-鹿港溪河岸第一排菜園金銀廳周邊打掃小旅行
文/粘雨馨
今年4月17日彰化市農會百年太子樓穀倉突遭怪手破壞欲拆除,再再凸顯出台灣現今社會普世價值觀已開發為導向。然而要過幸福的生活,只有破壞再開發一途嗎?於是從2012年11月起我們發起每月一次「保鹿運動」,思考我們想過怎樣的未來,也做為我們理想生活實踐的行動。
保鹿運動已來到第41彈,我們持續關注與思考鹿港金銀廳的保存與再利用。鹿港金銀廳保存運動,經歷了古蹟保存的提報和審查,帶領志工進行建築測繪與模型製作,周邊環境打掃,以及舉辦公民論壇等活動,4月24日的保鹿運動,我們實際製作「彰化縣歷史建築 鹿港金銀廳」的指示牌,在金銀廳周邊道路設置古樸指標,我們希望有更多人認識並了解金銀廳的重要性與代表性,一起努力為鹿港日治時期的社會發展能留下具體的見證,同時規劃打掃活動。
活動「嬌」點是住附近三歲的阿頎,她開心又盡責地拉著垃圾袋,和我們一起完成附近街區的垃圾撿拾。也許阿頎她還不懂我們為什麼做這件事,但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相信她也會有一顆愛護環境的心。撿垃圾過程發現其中以菸蒂頭, 檳榔渣,塑膠飲料杯和塑膠製品為主,都是日常行為所製造,我們真該檢討,因為素養這件事,是無關學歷和收入,只要你還有一顆省思的心就知道這是不該做的事啊!
讀萬卷書,不如起而行,從我們自己實踐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亂丟垃圾,並將良善觀念傳染給親朋好友一起力行。請和我們一起練習參與公眾事務,一起關注社會發展,也學習省思實踐我們要的幸福生活。
淺談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文/王麒愷
2012 年交通部觀光局於鹿港舉辦的台灣燈會吸引了破千萬人次的觀光人潮,沉寂已久的古鎮自此成為熾手可熱的開發璞玉,如今的鹿港正面臨前所未有文化保存與開發之間的高度張力。過去中央政府常以這種「臨幸」般的大型嘉年華在台灣各鄉鎮惹起各種觀光波蕩,而各鄉鎮政府也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為迎合城市觀光客所知悉的地方,在觀光發展與地方生活感之間,如今我們該如何審視這場字面上以觀光為主軸的風景區規劃案?
今年四月十一日,彰化縣政府城觀處於鹿港鎮公所召開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第二次說明會,承辦本次風景區計畫的中冶規劃公司目前規劃五大計畫:博物館、環境風貌、文化、觀光與交通計畫,方向上規劃案主要仍以「鎮內」歷史街區為核心,藉由老屋的保存與活化、舊鹿港溪整治、旅宿業的扶持以及聯外交通設施的改善等,為鹿港引進更多的觀光人潮與商機。
鹿港近幾年因為豐富的古蹟、舊街弄紋理與傳統小吃等成為台灣知名的觀光重鎮,而觀光人潮所帶進的產值與商機取代了原先沒落的傳統產業,逐漸的我們的生活有了一些改變:無論是連鎖飲料店的價位排擠了傳統市場的小吃攤、或者是翻漲的房地產讓人更加碰觸不得等,這個看似榮景的背後我們仍必須追問幾個根本的問題:「在地年輕人有因此回流嗎?觀光有讓我們的生活品質有變好嗎?甚至,我們有重新為鹿港感到驕傲嗎?」
對於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認知仍必須要建立在觀光上的,進而,身為鹿港人,我們又該如何督促執行計畫的規劃公司、鎮公所與縣政府?今日鹿港的確需要更全面、更細緻的觀光建設,然而究竟是要將鹿港建設成為「適合觀光客的鹿港」?還是「適合鹿港人生活的鹿港」?值得深思。
2016春訪日本
文/張敬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年春天拜訪日本變成一年之初的一種儀式!這次的旅行分為兩個階段,前面五天是與夥伴們的團體旅行,後段則是獨自的背包行,當然樂趣是完全不同的。去年底倉促成軍的鹿港囝仔日本春訪團,揮別以往台人訪日的經典路線 -「京阪神奈」,這回因為要拜訪日本淡路島的農友 – 庄司夫婦,特別規劃了日本非典型的農村參訪之旅。
在淡路島,除了參訪庄司他們村莊的農業設施外,與庄司夫婦一同享用午餐更是此行最期待的時刻,仔細品嚐用心準備的料理,更是對料理者及食材的基本尊重。有別於在台灣生活的忙碌,好像也好久沒有靜下來好好吃頓飯了!
餐後,我們簡單收拾就準備著下午在客廳的音樂會與茶會,由於平時與庄司太太的聯繫都靠手寫書信,知道我們一行人要來,便也邀請她在社大英語班的同學們一同參加。兩點一到大家很準時的一一道來,幾陣寒暄後小弟也帶來幾曲台灣民謠,邊演奏邊用很有限的英語單字介紹歌曲背後的故事 ……;音樂會後也由庄司太太帶來優雅的日本茶道,品嚐茶道不單單只是飲一杯茶,而是在靜靜觀賞整個茶道的過程,感受時間的消逝與心情沈澱後的環境氛圍,在一杯茶端轉前來吮飲下時,那整個過程的等待、沈澱,彷彿就在口中自然化開,怡然自得。
往後那些在日本旅行的日子,都能夠感受到地方民眾對於自身與環境之間關係的重視,不管是勝浦町廢校改建的民宿食堂;吸引許多都會人口移住的神山町;以藝術創作活化當地發展的瀨戶內藝術祭。不會為了解決人的問題與追求快速發展而犧牲環境,反倒是經過省思、沈澱過後,在保有主體的前提下,又能走出新的路子。就像那杯茶是苦辣酸甜?只有細心感受那整個過程才能有所品味!
什麼是「週三不加班」呢?
最初構想是提出家庭與工作場域以外的第三空間,作為上班族下班後的聚會場所。
藉此鼓勵上班族在每週三準時下班,從容地在晚餐後參與聚會、交流分享。
每週聚會主題不一,讓參與者本身自主提供內容,有旅行分享、工作經驗、芳療、音樂會等等。在聚會中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各行業間的工作差異與職場趣聞,藉此拓展人際網絡、增進見聞,達到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功能。
繼續閱讀下一篇|2016拿起相機紀錄門埕的聚會|保鹿月事 Vol.1
本文照片來源|保鹿運動協會
編輯群|張敬業、邱典暘、施佳君、張安儂、粘雨馨、王麒愷
排版、美編|王柏仁、李佳穎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彰化縣保鹿運動協會
發行日|201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