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菜園黃家
黃家先祖為泉州紫雲派黃氏,世居晉江縣南門外十九都塘園鄉引西社桃源,遠祖黃仲璘時渡台,於鹿港頂菜園定居,世代業商,傳至黃禮永時,創立「黃慶源」商號,藉港口水利之便從事米穀運銷及碾米事業。日治時期由於殖民政府獎勵農業,後又因蓬萊米改良成功熱銷於日本內地,黃禮永的碾米事業蒸蒸日上,終成為日治時期鹿港地區僅次於辜家之巨富。當時黃慶源商號的電話番號為2號,1號為警察局,可見黃家當時之政經地位。
黃禮永
黃禮永,字慶雲,號壽菴,地方人稱米刈永。生於清同治三年(1863年),卒於昭和五年(1930年), 生三子,長子則窯早卒,次子則秋(即黃秋),三子駿傑,並育有六女。
日治時期曾任台中米穀搬出商同業組合評議員,兩次擔任當地保正。率先提倡出資修理威靈廟、古塚(後為大眾爺廟)、舊祖宮(天后宮)、龍山寺佛龕。昭和三年(1928年)為御大典紀念,更出資建造公會堂。黃禮永熱心公益,深涉地方公共事務,是清末至日治中期鹿港相當具名望的重要仕紳。
黃秋
為黃禮永之次子,人稱米刈秋,娶許氏,側室阮氏,育有四子五女,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逝世。曾任頂厝信用組合長商公會理事,大正十五年至昭和七年(1925-1932年)連續三屆被官方任命為街協議會員,與政府關係非常良好。昭和八年(1933年)擔任天后宮管理人,參與重修工程,嗣後更擔任龍山寺管理人,並參與發起1936年(木構整修及重建後殿工程)及1957年(彩繪工程)兩次重大整修,今日所見鹿港天后宮與龍山寺巍峨典雅之樣貌,黃秋可謂居功厥偉。